(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8月27日电 (记者李彤)“盐碱地问题,是一个即古老又新颖的课题。”“盐碱地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了挑战。”在日前举办的中国耕地保护与盐碱地综合利用大会上,参会嘉宾表示,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现和利用盐碱地的本质规律,探索科学管理和利用盐碱地的途径,提高盐碱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过量可溶性盐分,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土壤,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会议期间发布的《全国盐碱地科学利用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盐碱地几乎分布于世界上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复杂,盐碱地分布主要在西北内陆、华北、东北及长江以北沿海地带。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具有明显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今后一个时期,应将耕地保护与盐碱地综合利用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采取有力措施,汇聚强大力量推进。要着眼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要,明确“以水定地科学开发、集约配套系统开发、适度有序分类开发、建管并举长效开发、多方参与合理开发”五大原则,重点在“拓、扩、提、促”四个方面做文章。
曾衍德说,首先要通过工程建设拓水源,合理统筹调配流域间、区域间的水资源,有力支撑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其次要通过土地整理扩面积,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分类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有序拓展盐碱地资源空间;三是通过技术集成提质量,因地制宜集成应用农艺、品种、管理等技术模式,整体提升新开发耕地地力水平;四是通过创新机制促开发,着力破解资金、技术、政策难题,凝聚多方力量,推进要素集聚、政策集成、力量集合。
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提出,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工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们要树牢耕地安全底线思维,加大耕地守存扩增提质力度。牢固树立耕地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利用安全、环境安全、置换安全、防灾安全等六大安全底线思维;以耕地安全底线思维,从战略高度全方位全环节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制度性安排;以耕地底线思维,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良田非粮化’,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加快盐碱地综合治理和边际土地合理利用,强化耕地守存扩增体制科技支撑和投入支持。”尹成杰说。
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表示,面对大国小农、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要精打细算利用好每一块土地,做到惜土如金、地尽其用,要从保数量、提质量、加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三个方面让有限的耕地发挥最大价值。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梅旭荣,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主任谢建华,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副主任赵财胜,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总工程师王文杰等专家分别作了题为“科技创新支撑盐碱地综合利用”“加强耕地保护利用夯实粮食安全‘耕’基”“牢固树立耕地安全底线思维”“盐碱地治理技术与工程实践”“加强耕地污染源头防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专题报告。专家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加强耕地保护,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久久为功努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责编:王连香、高雷)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