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健康产业呈现出“以点到链”的发展路径,如,日本静冈医药谷以医药制造为产业起点逐渐发展成集生物试验、健康医疗、保健等于一体的健康产业链,同样地,印度生物医药产业从最初的仿制药生产带动产业链医药研发、临床试验与医疗服务等环节共同发展。而国内许多健康产业园,盲目追求企业规模与数量,忽略了企业间的关联性和渗透性、企业发展需求以及发展理念是否符合产业园的重点规划发展,导致产业链多而短,产业关联度不高等问题,因而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
(资料图)
图表:2020-2022年大健康产业规模分析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研究院
根据中研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分析得知,随着国内医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必然会推动医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也必然会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融合不断加速。在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下,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3.2%。
一、2022年中国医疗行业上市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在总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中,除新上榜企业外,仅爱美客2022年微涨6.09%,其余企业均为下跌。
其中,跌幅最大的是片仔癀,年跌幅为33.77%,12月30日报收于288.46元/股,距离2021年的最高价490.07元/股,下跌了逾4成。另一中药龙头企业云南白药2022年跌出市值前十榜单。2021年云南白药以1244.15亿元的市值排名第九,而2022年云南白药市值未过千亿元。
2022年,迈瑞医疗总市值3830.95亿元,与高歌猛进的2021年相比,缩水近千亿元,但仍然稳坐市值一哥宝座。迈瑞医疗的想象空间在于,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优化,在加强二级医院重症资源的准备,加强三级医疗机构重症资源的扩容和改造的背景下,迈瑞医疗完整的ICU产品解决方案给未来发展奠定了确定性。迈瑞医疗在2021年达到历史高价496.15元,2022年12月30日报收于315.97元/股。
恒瑞医药在2022年厚积薄发。2022年,恒瑞医药以2457.83亿元的总市值超越药明康德,位居制药行业总市值第一,医疗健康行业总市值第二的位置。恒瑞医药的想象空间在于对高研发投入带来的丰硕成果。目前,恒瑞医药有11款创新药在我国获批上市,1款合作创新产品林普利塞也于近期获批上市,60多个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26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多个创新药产品实现全球同步开发。
CRO龙头药明康德在2022年取得了优异的经营业绩,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73.78亿元,同比增速达107.12%。然而,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和估值回归等影响,药明康德2022年市值缩水过千亿,市值排名跌落至第三。
市值排名第四的是爱尔眼科,受2022年10月OK镜集采影响,爱尔眼科股价大幅下挫,随后反弹,总市值和2021年相比接近持平,市值排名上升一位。
2022年上榜的还有两家疫苗企业,智飞生物和万泰生物。这两家企业的核心产品均是HPV疫苗。Frost&Sullivan的数据显示,我国疫苗市场2020年达到753亿元,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疫苗市场,2020年至203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5.95%。中国 HPV 市场规模预计于 2025 年达到 402 亿元,于 2030 年达到 690 亿元。
智飞生物代理销售默沙东的四价和九价HPV疫苗以及五价轮状疫苗、23价肺炎疫苗和灭活甲肝疫苗。2022年半年报显示,智飞生物代理产品的营业收入为166.84亿元,自主产品营收为16.67亿元。万泰生物是全国首家实现二价HPV疫苗上市的企业,并且2022年上半年销量突破千万支,带动了公司收入和利润的高速增长。
2022年,医美代表企业仅有爱美客挺进市值前十。爱美客总市值1225.35亿元,是市值前十的企业中唯一一家市值增长的企业。从2021年开始,国家加强对医美行业的整顿力度,肃清行业才能让合规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
二、 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1、资源聚集效益问题
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日本静冈医药谷由于差异化引培企业,搭建企业间共享平台,组织内部交流会和企业研讨会等,加强产业间的融合发展,真正形成了集“医、研、产、疗、育”于一体的医疗产业链。而国内的健康产业园区企业同质化现象突出,缺乏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联系以及在诚信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联系网络,普遍呈现出企业集聚的空间状态,尚未形成基于互联网意义上的淡化地理区域位置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要素的流动与共享不足,集聚效应较弱。
2、品牌塑造意识问题
塑造健康产业集群品牌有利于市场拓展,实现多元发展。日本静冈医药谷就是这样一个产业集群的品牌,以癌症和药物研究、医疗旅游、健康和功能性食品研究等为主营业务内容,塑造的集群产业品牌。以完善实验室、试验工厂、质控平台等基础设施,强化个性服务,塑造的产业服务品牌。通过举办国际论坛、会议、文化节等活动,如亚洲癌症会议、“世界茶文化节”等,扩大开放水平,强化品牌培育与传播。而国内大多数产业园区发展健康产业集群,只注重发展核心产业本身,外围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再加上引进的企业规模小,未能促进形成产业发展特色与独特的竞争优势。
3、产业发展层次问题
国外大健康产业在政府支持引导下的培育发展模式,市场驱动能力更强,能充分发挥链主的影响力,吸引上下游资源集聚,促进产业链的完善。日本静冈医药谷在建造之初就以“静冈癌症中心医院”医疗资源为核心,引进医药巨头三岛、奥林帕斯等,打造“医疗吸引核”,以医疗为主体塑造强势磁极,吸引相关资源集聚如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公司等,通过研究生院计划、临床研究协调员 CRC 进修计划、专家培训等方式导入人才资源,增强市场主体活力。而国内健康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自我“造血”能力不强,招商多是以产业扶持、奖励资金的形式,以资源、市场换产业的模式。许多入园企业是通过政府项目引入,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认可度不足,往外推广的成效不明显。同时,由于区域产业优势不突出,资源支撑不足,人才引进难、培育机会少、扶持和奖励缺乏资源支撑,导致企业发展后力不足。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