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美食可爱,在作家孔明珠的新书《井荻居酒屋》里,你好像在看一部暖心的日剧,每到黄昏将近,居酒屋的木移门被“哗啦啦”地推开,热腾腾的故事便开场了。日前,孔明珠和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静波做客朵云书院·戏剧店,从这部美食好书出发,探讨居酒屋里的众生相。
在坂元裕二改编《东京爱情故事》的1990年,刚好是平成伊始,孔明珠就在这一年跟着丈夫来到东京。经朋友介绍,孔明珠来到一家名为井荻的居酒屋打工,受到了与故乡上海截然不同的文化冲击。
(资料图)
原先在上海的出版社工作,到了日本却只能在居酒屋洗碗,巨大的落差让孔明珠在旅居的日子里郁郁寡欢。在丈夫的建议下,她开始记录每天的日常。2年后,她回到上海,写下了自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东洋金银梦》,并被日本出版社看中翻译成日文出版。随后,她又写了很多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其中一部分便是《井荻居酒屋》最初的人物素描。
时隔近20年,孔明珠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有关居酒屋的写作计划。2019年,她再次回到当年打工的地方,发现井荻居酒屋已经搬到了另一个地方,也见到了许多熟悉的老朋友。结合之前的笔记和新的想法,还有对日本料理的一些研究,她开始新的写作历程。
对孔明珠来说,从未想过成为作家的她开始写作,其实是想把自己当年旅居日本的种种经历,用文字记下来。而这段起于东京美食和居酒屋的往事,又恰恰与日本大萧条时期的人的悲欢浮沉同步。在居酒屋这个让人放松特定的场域里,轮番登场的食客和店员们熟悉得好像是家人,毫不讳言地展示着自己放肆张扬的另一面。大时代,小生活,融进了这本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井荻居酒屋》。
这些东京街头的普通人,他们冲不破各自的迷局,在注定的人生轨道上越行越远,却在居酒屋的那一刻是热腾腾的。他们把自己的故事化身为一盘盘大菜小菜,任酸甜苦辣盛满了盆盆罐罐,邀请有缘人品尝。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了每个人的头上,可以窘迫,但绝不狼狈。无论多少人生悲凉,都能随着美食的温度暖起来。
书里一如既往地有孔明珠笔下惯常的美食精髓和料理方法。比如日式火锅注重摆盘,认为摆盘和插花没什么区别,吃到最后要做泡饭,这也是其中的华彩片段。又如日本人吃鱼,都先把鱼刺调走,然后放嘴里吃,与中国人相反。也有中日美食对比,居酒屋老板大冈先生做的土豆炖肉竟然是白色带汤的,和家乡的酱油红烧口感、颜色都不一样;日本的味增汤,像极了上海紫菜虾皮汤……落入口中的美食,按照书中的食谱,做起来竟然也没有那么难,反而透着一股对生活的爱意。
“这本书里有浓厚的烟火气”,对日本有着深入研究的徐静波,谈起居酒屋对日本来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其实顾名思义它是一个吃饭喝酒的场所,但对很多人来说也是温暖的社交场所,大家可以相互聊天,日本有很多单身老头,回到家里也没人说话,还不如到居酒屋去喝一杯。”孔明珠在日经历的正是从“平成景气”到泡沫破灭的特殊时期,温暖的居酒屋更是她送给读者的一个“避风港”:“即使人生起伏,遇到困难,依然可以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希望这本书可以让大家感受到冬日里的温暖。”
(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