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聚焦:儒家和法家很多言论都是针对人的欲望而发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22-11-29 09:01:37

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主要体现之一,就在于他们的一些核心学说虽然看上去各有千秋,但追根溯源来看,其实在本质层面也是存在“重合点”的,即两种学派的许多相关理论,大抵是围绕人之欲望展开议论的。


(相关资料图)

儒家以“礼”遏制人过多之欲,法家以“法”助君主把握人性的欲

儒家以教化的手段告诫世人要合理压制自身过度欲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比如孔子之“仁者爱人”,讲求仁者当有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素养,而拥有这种素养,就需要时刻反省自己,以此在反省中压抑自己“利己排他”的欲望。

再比如孟子,孟子的性善论告诉我们,人有善的天性,但这个天性在后天会被欲望蒙蔽,于是需要时刻反省,抑制自己的物欲过度发展。

荀况

而荀子就更直接了,他以性恶论指出,人生来有欲,而这个欲,如果在后天没有礼法去合理“修缮”,人就容易被欲望吞没,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

所以,儒家思想家共同点,更多在于对“礼”的维护,这种维护的具体表现就是他们更重视教化。而维护“礼”的背后,实则是儒家思想家在以各自的角度发表“人为什么要抑制自己过多欲望”、“人如何抑制自身过多欲望”这些问题的相关看法、观点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家对人“欲望”的关注,旨在告诫人们抑制过多的物欲。

而法家诸位思想家们,他们在乱世中观察人心,则是深谙人在欲望驱使下的利己心。他们就人的利己心对症下药,告诉君王如何治理百姓。比如商鞅提倡“重罚重赏”,以重罚重赏的“高压”,让人因趋利避害的心理,在严刑峻法之下,不敢“胡作非为”。而韩非更是认为人是生来“自为”,继而提出“法术势”,以此让君王得以把握人趋利避害的一个利己心,继而更好治理国家。

由此不难看出,法家在以“法”帮助君主把握人性之欲,而这背后,其实也表现了法家对人心与人性中“欲望”的研究。

荀子与韩非:师徒一脉相承的背后,有儒、法学派的共通之处

其实要探求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从荀子以及韩非的思想下手会比较好。因为二者不仅是师徒,而且一个被后世尊为儒家大先贤,一个被后世尊为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既然是一脉相承的师徒,二者思想自然有一脉相承的地方。

韩非

而儒家大先贤荀子能够教出法家大思想家韩非,这绝非偶然,同时也暗示着,儒法两个学派,其实在理论更基础的层面,有重合的地方。

虽然荀子在后世也曾因其性恶论以及对法的重视受到过较大争议,但是现在按照主流说法来说,荀子属于儒家大思想家,因为他的思想中,有鲜明维护“礼”的特色。但荀子虽然强调“法”,可荀子的“法”却是建立在“礼”之上的。

在荀子看来,“礼”是“法”的基础,而荀子著名思想之一,就在于“隆礼重法”。那么荀子隆礼重法是为了什么?为了抑制人们过多的欲望,让人在社会礼法之下过上有礼有节生活,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因此,不难看出,荀子思想的重点之一,在于抑制人的欲望,而他理论的立脚点之一,亦在于人的欲望。注意,这里谈说的欲望更多指的是人在社会中后天激发的物欲,而非人生而就有的本能。

那么法家思想的观点又如何呢?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法家里面相当有名的一位人物,在《韩非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不难看出,韩非这里是在告诉大家,他所处的那个年代,是一个用“智谋”和“气力”取胜的时代,而“竞于道德”的时代属于“上古”,是久远的过去。

韩非当时的社会时局,属于夏商周建立的宗法和分封制等级秩序被破坏的时期,那个时候,贵族失去官爵,出生低下的人因为谋略可以身居高位,而时下诸侯国的争霸,加剧了这种情况,以至于“智谋”和“气力”成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这种充满竞争气息的主旋律之下,韩非无疑嗅到了人之“自为心”下的欲望。

孟轲

同时,亦是因为师承荀子,荀子的“天人之分”明确指出了人与自然的区别,继而把“天”还原成一个近乎自然/自然规律的概念,相比孟子思想中带有鲜明道德、价值本元观念的“天”来说,荀子的“天”更客观了一些。

因此,荀子得以看到了人生来就有的类似“饿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等等这类先天本能,也就是说,人生来就有满足自己需求的自然天性,如果功利性理解这一天性,就可以落到韩非的人皆自为上来。

韩非的思想更趋于直面人性中的“自为心”。他指出人生来就是“自为”(利己)的,所以君主要通过把握人的一个趋利避害的“自为心”,灵活运用法术势,以此更好管理天下。那么“利己心”的背后是什么?同样是膨胀的欲望。也就是说,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家,其理论基础其实也是基于人之欲望而提出的。

因此,我们可以从荀子、韩非这对师徒的经典理论中知道,儒家和法家有一脉相承的地方,而他们的许多理论,其实都是基于对人类在人世中欲望的考量,以此展开议论的。儒家是用礼义教化百姓,以此遏制百姓私欲,维系社会和谐。而法家,则更倾向于以“法”为主,通过对人心之欲的体会,以“法”作为一种外在驱动力,让人因欲望在趋利避害的心理下,遵纪守法,帮助君主管理国家。

儒法的共通之处:关注人的“欲望”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儒家也好,法家也罢,其实要说他们比较明显的共同点之一,大抵就在于他们都有维护贵族阶级的意味,只是这种“共同点”虽说不错,但总觉意犹未尽,我们似乎还没有看到“水底下”的东西。儒家和法家维护贵族阶级,就需要让社会上各种阶级的人各司其职、各安其分,这就要求人们处理好自己的处境与自身欲望之间的关系了。

所以,儒家也好,法家也罢,虽然形式略有差距,大抵都是通过对人的欲望研究,以此“借题发挥”,继而提出一些观点,帮助统治者治理国家。儒家提倡通过教化,帮助百姓学习礼法,以此能自觉遏制自身欲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而法家思想家对人在欲望之下趋利避害的“利己心”做了较大发挥,他们抓住人在欲望下的利己心,比如韩非的“刑名法术之学”,更多是在告诉君主如何把握人的“自为心”,如何运用法术势,以此根据人心在欲望下的“风吹草动”,管理好百姓,治理好国家。

X 关闭

前沿热点:山东南部49县(区市)出现降雨 鲁中、半岛局地仍有暴雨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5日讯,25日,山东南部出现降雨,费县、滕州等地

2023-06-26

全球快讯:请牢记!自6月29日起,今年山东高考共有7次志愿填报时间

高考成绩公布后,对于考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志愿填报。首先要牢记志愿填

2023-06-26

山东今年高考分数线划定,30.8万余考生上了一段线

山东高考特招线520一段线4436月25日下午,省教育厅举行普通高考新闻发

2023-06-26

重磅!山东高考一分一段表来了|环球速看料

6月25日,山东省招考院发布山东2023高考成绩一分一段表。详情如下:来

2023-06-26

山东3市最新人事任免

潍坊市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5号)昌乐县人民代表大会

2023-06-26

全球今亮点!数字山东的硬核实力,都在这个展览里了!

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于6月25日至27日在山东济宁曲阜举办。

2023-06-26

世界首次!山东硬核科技“济南一号”“亮相”尼山对话-世界要闻

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于6月25日至27日在山东济宁曲阜举办。

2023-06-26

人行南宁中支:推动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工作落地落实|新视野

近日,人民银行南宁中支党委及时部署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领会自治区党

2023-06-26

北京地区多家银行下调房贷利率 “政策礼包”惠及“购房一族” 世界热讯

“房贷利率已经降了。”6月21日,《金融时报》记者在致电建设银行北京

2023-06-26

李云泽会见淡马锡董事长林文兴-焦点报道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会见淡马锡董事长林文

2023-06-26

联系方式:291 32 36@qq.com

Copyright © 1998-2015 by 微圈汇游戏网版权 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