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今日讯!举善有三种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22-11-28 08:57:18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五典,五常之教也,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舜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五教能从,无违命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尚书》。

“徽”,孔安国传,“美”的意思。《尔雅·释诂》把“徽”解释为“善也”,“善”,也是美的意思。“八元”,高辛氏帝喾有八个才子,称为“八元”。舜恭敬地完善“五典”之教,百姓都顺从。“五典”就是“五常”的意思,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舜教导人们懂得“五常”的教育,他是怎么教的?他从高辛氏的后人中选出八位贤能的人,世称“八元”,让他们传布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之教于四方,人民顺从,没有违背教命的。“典”就是“常”的意思,是恒常不变的道理。


(资料图片)

这说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要使人们的善良不断增长,过失得以挽救,这才是教育的使命。在《群书治要·魏志下》中也说“举善而教,仲尼所美”,推举善人,使大家见贤思齐,这是孔子所称道的。古代开明的君主,都特别重视“举善而教”,因为每个人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样社会就会形成向善的风气。

举善有三种。首先,举善人为官。舜帝之所以能够教化成功,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孝悌之人;不仅如此,他选择了“八元”这八位贤德之人来教化百姓,结果,“上之化下,如风之靡草”一样迅速、有效,风往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实行“举孝廉”的人才选拔机制,地方官负责把具有孝廉品质的孩子举荐出来,由国家培养,作为官吏的候补。因为一个人在家能够孝敬父母,出来做事就会尊敬领导、忠于领导,对国家也能尽忠。一个人能够廉洁,没有贪心,做官也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这是最重要的两个品质。

在《论语》中,孔子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如果把正直之人举荐出来,放置在邪曲不正之人的上面,就能使邪曲不正之人也变得正直。所以,在舜拥有天下的时候,就从众人之中选取皋陶为士,掌管司法,因为皋陶公正无私,所以不仁之人都远离了恶行;在汤拥有天下的时候,从众人之中选拔伊尹为相,结果不仁之人也远离了恶行。这说明,举善人为官可以起到以上率下的作用,这就是“举善而教不能”,能够取得迅速、有效的效果。

第二,举善人为师。国家将德才兼备的、能够言传身教让大家向善的人,作为老师,甚至作为国师。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让百姓明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道理,也能起到“长善救失”的作用。

《群书治要·尸子》中有一个比喻,讲了举善人为师的重要性:假设你家里着火了,有很多人过来把火扑灭,你一定会对这些人感恩戴德。但是,那些经验丰富的人很早就提醒你,要把柴火搬得远离灶台,烟囱做得弯曲一些,墙的缝隙涂好,这样可以避免失火之患。但是你却不以为然,还觉得这个人真烦、真唠叨。

同样的道理,假设一个人被关进监狱,有人能够进入监狱把他救出来,使他免于牢狱之灾,那么他们全家族的人都会对这个人感恩戴德。但是,那些教导人们仁义慈悌道理的人告诉他,“仁者爱人”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等道理,学了这些道理,保证终身不会被关进监狱,但是却没有人对这些人感恩戴德。这就是社会风气为什么不能够向善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懂得对那些言传身教圣贤教诲的人给予尊重。

由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对孔子如此尊重,并且设置了礼敬国师、宫廷讲经的传统。比如,对孔子的尊重自古有之。在汉高祖十二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这也是祭天的礼节,从此就开了天子祭孔的先河。

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朝。清朝康熙皇帝是满族人,他到曲阜祭孔的时候,原定的礼仪是鞠躬礼,但是到了之后,他认为鞠躬礼不够恭敬,决定跪而不拜。当他跪下之后,认为还是不够恭敬,于是跪拜。跪拜之后,他还认为不够恭敬,最后用三跪九叩首的最高礼节来祭孔。

历代天子对孔子的敕封,也就是他的封号,也是逐渐增加。《明史·礼志四·吉礼四》中记载,在“至圣先师孔子庙祀”这一条上说:“汉晋及隋或称先师,或称先圣、宣尼、宣父。唐谥文宣王,宋加至圣号,元复加号大成。”汉朝、晋朝、隋朝对孔子的称号,或是称作“先师”,或是称作“先圣” “宣尼” “宣父”。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先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又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到了元朝,蒙古族入主中原进行统治。元武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名号之高,空前绝后。而且,在敕封诏书中对孔子的赞誉也是达到了极致:“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先孔子而生的那些圣人,如果不是因为孔子的话,后人可能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而在孔子以后的圣人,如果不是因为孔子,那都无以效法,不知道向谁学习。“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 “大成”二字,出自《孟子》。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赞叹孔子是“集大成者”,以非凡的智慧,成就圣人的功业。

我们学习历史就知道,这些赞叹都不过分。为什么?因为历史上凡是盛世的出现,都与推崇孔孟之道密不可分。比如,汉朝的时候,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成就盛世。“贞观之治”,我们看《贞观政要》,唐太宗也以“崇儒”为治国的根本理念、根本遵循。

到了清朝“康乾盛世”,也是遵循“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理念,延续了以往的“经筵”制度,挑选通达经典而又德才兼备的人担任国师,在宫廷讲经,而且皇帝亲自率领文武百官来听讲,并且对这些国师以尊师之礼来加以尊重。这些国师在宫廷里讲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理,所以从上至下,思想高度统一,国家强盛。

到了慈禧太后的时候,宫廷中仍有“经筵”的传统,但是慈禧太后去听讲经时,每每都感到这些国师是在批评自己,于是一怒之下就废弃了宫廷讲经的传统。结果,这些伦理道德的教育很少有人讲,儒家的经典也不像以前那样受重视,臣子们自私自利的心行越来越重。这时,外国列强看到有机可乘,所以才有了八国联军入侵等历史。

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一个人首先自己侮辱了自己,所以才被人家侮辱;“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一个家庭一定是夫妻不和睦、互相怀疑,才会让外边的人有机可乘;“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一个国家一定是内部不团结,出现问题、矛盾,没有解决好,才会使外国人有机可乘,来攻伐它。所以,清朝的没落并不是传统文化所导致的,而恰恰是因为忽视了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致。但是,当时的一批知识分子在找清朝没落的原因时,把原因归罪于传统文化,这是错误的观点。

所以,要想使社会风气变善,“举善人为师”就特别重要。特别是在媒体发达的现代社会,举善人为师,每天在各大媒体宣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理,相信不到三年,整个社会风气定会大为好转。这就是“一正压百邪”。

X 关闭

前沿热点:山东南部49县(区市)出现降雨 鲁中、半岛局地仍有暴雨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5日讯,25日,山东南部出现降雨,费县、滕州等地

2023-06-26

全球快讯:请牢记!自6月29日起,今年山东高考共有7次志愿填报时间

高考成绩公布后,对于考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志愿填报。首先要牢记志愿填

2023-06-26

山东今年高考分数线划定,30.8万余考生上了一段线

山东高考特招线520一段线4436月25日下午,省教育厅举行普通高考新闻发

2023-06-26

重磅!山东高考一分一段表来了|环球速看料

6月25日,山东省招考院发布山东2023高考成绩一分一段表。详情如下:来

2023-06-26

山东3市最新人事任免

潍坊市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5号)昌乐县人民代表大会

2023-06-26

全球今亮点!数字山东的硬核实力,都在这个展览里了!

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于6月25日至27日在山东济宁曲阜举办。

2023-06-26

世界首次!山东硬核科技“济南一号”“亮相”尼山对话-世界要闻

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于6月25日至27日在山东济宁曲阜举办。

2023-06-26

人行南宁中支:推动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工作落地落实|新视野

近日,人民银行南宁中支党委及时部署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领会自治区党

2023-06-26

北京地区多家银行下调房贷利率 “政策礼包”惠及“购房一族” 世界热讯

“房贷利率已经降了。”6月21日,《金融时报》记者在致电建设银行北京

2023-06-26

李云泽会见淡马锡董事长林文兴-焦点报道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会见淡马锡董事长林文

2023-06-26

联系方式:291 32 36@qq.com

Copyright © 1998-2015 by 微圈汇游戏网版权 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