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君子,德才兼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以说君子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不论古今共同追求的理想人格。就像我们现在追寻典雅高尚的雅人四好:琴、棋、书、画一样。古代君子为了培养高尚的品行,同样要具备六样基本才能,那就是君子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古代对于君子学识和技能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精通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就是“君子六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君子六艺“最早出自《周礼》:“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书、数为小艺,是初级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为高级课程。
人们都说“人无礼,无以立”,正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在古代,【礼】是评判一个人是否为君子的准则之一。君子要学习的礼节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共五礼。
如果分开解释的话即为祭祀的礼仪,对丧事进行哀悼慰问礼仪,军队中的行为规范,接待宾客的礼仪和喜宴的礼仪。
第二为【乐】,有六乐,即: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 “大濩”、 “大武”等古乐名。音乐具有教化、认知、审美及娱乐等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则是教化。
第三就是【射】,古人对于君子的定位还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射箭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古代社会非常注重这一点,常常是需要做到身体力行,但是在之后儒家的思想传承当中,这一项也是逐渐被弱化了。
君子的第四艺就是【御】,这里主要是所指的驾驭马车、战车的能力,古代出行的工具当中,马车是相当重要的,而在诸多的行事当中,君子们是更加注重乘车礼仪的,像乘车时候所发出的声音、上下车的一个顺序等等,这些是相当考验一个人的素质的。
第五点说的就是【书】,这一点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书法,在古代社会写得一手的好字可以说是必备的条件,当时整个的社会当中基本上都是用书法这样的形式将内容呈现出来,这对于君子们是有相当严格的要求的,字如其人,可见他的重要性。
最后的一个就是【数】,所指的就是算术,这其中几包括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数学算术,当然像逻辑判断、分析推断力等等的素质都是需要具备的。
以上这六点就是我们所讲到的“君子六艺”,君子的这些本领当然也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当中积累起来的,现实中的我们又能达到哪个层次呢?
青花六艺文字碗 清顺治
观复博物馆藏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