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几场缠绵的秋雨之后,
(资料图)
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马路两侧的梧桐,
把深秋一点一点地染透。
树影婆娑,
一个人、一杯茶、一本书,
聆听阳光。
本期的《阅读达人微访谈》,
我们采访到的嘉宾是
诚悦读书会成员、民盟盟员——魏国芳。
魏国芳出生于1974年,在那个书籍匮乏的年代,她坦言,在他们村上,也就是她小爷爷家的书多一些。或许是因为家风的影响,魏国芳的另一个小爷爷,在那时候考上了大学,这对于年幼的魏国芳来说,是一种榜样,一种鼓舞,更是一种激励。
我们可以想象,学生时期的魏国芳,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是名列前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家庭教育的影响或许在潜移默化之中给了她无形的鞭策力量。
魏国芳喜欢文字,她看书,写书,又出书。知道她以前当过老师,小编自然而然地认为,“那肯定是语文老师吧!”结果却出人意料,“我曾经当了九年的中学数学老师,大学里学的也是应用数学专业。”看到小编惊呆的表情,魏国芳苦笑不得。
魏国芳坦言,高中的时候,其实文科和理科都不错,甚至还比较喜欢文科,那为什么还是选择了理科呢?一起来听她的故事。
我们总是会把某些事物强行联系在一起,不管有没有理由。比如音乐老师必须是时尚的弄潮儿,体育老师必须拥有八块腹肌,语文老师才会有多愁善感的文字情节,而逻辑思维极强的数学老师,肯定是菜场砍价的一把“活算盘”。
对于这些思维定势,魏国芳莞尔一笑,这样说道。
上大学之后,魏国芳在文学这方面的特长就愈加显现出来。因为数学系男生多,板报这种细致活很多男生胜任不了。于是,魏国芳就作为“种子选手”担当“大任”了。而正是大学的这段时光,让魏国芳对阅读这件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魏国芳说,其实人的阅读,应该是从小就开始的。在你不一定全部认字的时候,眼睛里看到书,就有了书籍概念。
魏国芳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做一个爱阅读的人》,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爱阅读的人呢?或许,写这篇文章的背后,魏国芳也在隐隐担心着周围越来越淡的阅读氛围。
因为读书,魏国芳结识了不少朋友。她加入了一个公益性的读书会,有时候周末大家一起坐下来交流交流读书心得,何乐而不为。
文字很轻,可能只有一页纸的重量。但是文字也很重,可以承载多少人的喜怒哀乐。魏国芳,就是拼命在文字的褶皱里找寻生活的光亮,抓住,拥抱,并且温柔以待。
书里的时光,总是会被各种情感的文字拉扯地缓慢些。突然想起之前魏国芳有一段文字,“住在我们家隔壁的奶奶今年七十多岁,儿孙都在外地,据说都是卓有成就。天气好的日子,我总是能够看见她戴个老花镜在院子里静静的看书、看报。阳光明媚,树影婆娑,岁月如此静好,生命如此灿烂。”
“你以后会这样吗?”
“当然!”魏国芳的眼睛里充满了笃定和期待。
世界真的很丰富,
有多少个人,
就有多少种生活,
别人的生活我不知道,
而我的生活,
是还身心一份最纯最朴的素雅,
在流光里做个淡淡的女子,
笑看花开花落,
笑迎朝来暮去,
静赏星月点缀的浩瀚天际。
——《光阴里的淡淡》魏国芳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