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大赛是检验一个人书法水平的最好平台,有许多书法爱好者尽管自己在家努力勤奋,认为写得不错,可一旦投稿,却是石沉大海。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个却是直接的。那就是缺少大赛检验,缺乏别人的检验,但归在根本上的还是一个方法和功底问题,如果让别人来检验一下,问题会马上得到指出,也是十分有利于书法学习的。
上图中的这幅书法作品,是获得了书法大赛一等奖的,可能很多人看到这幅作品的时候会觉得它是一幅“丑书”,其实,只要你仔细看看,它不仅不是丑书,而且还是人们学习书法的“法帖”作品,我为啥称它是“法帖”?其原因主要是,它可以示范给人,如何去打造参展作品,如何让书法自成一体,又如何学习书法?下面就这些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关资料图)
如何学习书法?
有些人觉得,学习书法不就是临摹古人的经典作品吗?有什么可说的,这话虽没错,但是,如果按照当代人对书法的要求来看,临摹古人作品,要看你怎么去临摹了,这幅获奖作品的作者,他也是从临摹中走出来的,所不同的是,他临摹的不止是一个古人的,至少包括魏晋、颜真卿、米芾等人,可见他在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名家身上都是下过一定功夫的。
如何打造参展作品?
所谓参展作品,就是指你所投的作品,是要符合书法风气的,也就是要符合当代人们对书法的审美观。按照中书协对书法大赛的总体要求来看,“根植传统,鼓励创新”是一条基本原则。这幅一等奖的作品,它不是丑书,而是从传统中来,正如前面所列的那些古人,都是传统的书法名家。而创新的部分,就是这位作者并没有照搬照抄于某一个古人,是融合了他们的特点,形成了自己风格的作品。
有些人认为,要打造参展书法作品,要从形式上去想办法,把整体形式搞得五花八门,样式新颖就可以了,其实这种形式在早些年还是可以的,但后来,由于这种形式也把一些不质量不高的作品筛选了进来,引起了大家的意见,最终还是被取消了。书法作品的好坏,还是在于它的质量。而这幅一等奖的作品,它没有在形式上下功夫,只是简单地写出了几个字的对联,最后还是获奖了。
书法如何自成一体?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自成一体?为什么要自成一体?其实这个概念古已有之。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欧阳修就提出,学习古人书法以后,最后要自成一家。而苏东坡、米芾等人认为,古人的书法各个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去做奴书,而是要自成一体。
当代书法的评判标准并不是你把古人写得多么像、多么好就可以入展了,而是学了古人,既要有古人的影子,也要有自己的风格,这就是自成一体和它的原因了。
那么,从这幅作品的形式来自,它是融合了多位古人的书风,而自成一体的,从而得到了评委的青睐。一些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可能学了这个,也学了那个古人,想要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却是一道难题,要做得让人看不出,又能看得出,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就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在一个和多个之间周旋的方法,而这幅作品就有这些特点,因此,我说它是我们学习书法的一个“法帖”一点也不为过。
最后,这幅作品还在笔墨上有所表现,它利用字的大小、墨色的浓淡干枯来表现书法的节奏感,并不是永远的一个起伏状态,从而给作品增添了笔墨上的变化。同样是楷书,它是像唐楷那样“状如算子”,利用上下联对应字的大小、墨色虚实的变化,打破了常规的写法,形成了自己的精彩之处。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