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估算了一下,迄今为止我已经写了近三百篇解析电视剧《雍正王朝》的系列文章,如果按平均每篇1500字来计算的话,也已经将近五十万字了。
真的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数字,这或许就是日积月累的力量。
(资料图)
或许会有人问,电视剧《雍正王朝》也不过是一部比其他历史剧创作得更为精湛了一点,但是也算不上什么伟大的作品,值得这样付出心血去解读吗?
其实,天底下万事万物,只要能够令自己心安和满意,那就是非常值得做的事情。
而且,自从开始创作和《雍正王朝》有关的文章到现在,我已经感觉自己和这部作品难舍难分。
每次想到一个不错的话题或者细节进行解读的时候,我都在想,下一个话题或者细节在哪里?关于这部剧的解析文章,我还能创作多久?
然而,奇迹和灵感总是在不经意间涌上我的面前,让我持续保持创作下去的动力。
在解读这部剧的同时,我自感自己的生活以及很多处理问题、看待问题的态度,也深受这部剧的影响。
胤禛的坚毅和果敢、十三阿哥的豪爽和大度、张廷玉的沉着和淡定,乃至于佟国维的精明和老辣、八阿哥的玲珑和圆滑,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时候在工作中遇到非常难办的事,或者处理某件事走到深水区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胤禛独自一人在深夜处理奏折、推行新政的艰辛。有时候做事受到误解和委屈的时候,却又常常想起张廷玉为了全力支持胤禛推行改革,而深受八爷党和其他官员排挤时候的无奈和沉重。甚至说,在做某件事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也会想起剧中隆科多早年的遭遇,当年他追随康熙南征北战,已经立下赫赫军功,如果不是他后来受不了苦,当了逃兵,从白山黑水的关外溜回京城,或许康熙会继续重用他。那么他又何须历经后来的一次次的失落和苦闷。
最后,他是作为佟国维和康熙之间相互博弈的产物,才获得重新粉墨登场的机会。当一个人要靠充当博弈的附属品才能获得相应的身份地位的时候,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尴尬和心惊肉跳的历程,需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够让自己内心平复下来。
不历经奋斗的艰苦,就要承受这种莫名的焦虑。
人想要向上走,这一切总是躲不掉的。
隆科多如是,年羹尧的经历同样如是。
年羹尧能够走向辉煌,固然有其杀伐果断、执行力强的因素在其中,但是也同样充满了投机的味道,所以最后他才会一败涂地,令自己前半生的全部努力毁于一旦。
所以,生而为人,还是要像张廷玉那样,一步一个脚印、坚持行大义、走大道,最后才能前途一片光明。
一个人想要干大事的前提,是要先学会自保,避免自己踩雷入坑。
于是乎,剧中的图里琛接连装糊涂、马齐装昏聩、佟国维故意和康熙“打擂台”、“唱双簧”,包括胤禛自己折腾出一身病,都成为自保的经典案例。
反正他们已经示范给了所有人,用不用就在于各位了。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