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土地承载着劳动人民对自然最初的认知和最原始的想象,山川湖海、草长莺飞、晨昏四季……艺术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将其再现于版画中,作为客体的自然景象仿佛被赋予了有呼吸的生命感。
古元《丘陵》
37.5×53cm 木板套色 1988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此版块的作品以广义的“土地”作为表现对象,以多样化的艺术语言呈现出自然土地的风貌与风情。既有写实作品,多彩的丘陵地貌、凌峭的巍峨山川,以及疾风吹卷起大地上的鲜花。
彦涵《找妈妈去》
40×53cm 木版单色 1982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王琦《长白山的早晨》
木版套色 66.8×46cm 1964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伍必端《葵花地》
38×68.5cm 综合版画 1984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宏仁《绿荫》
29×38cm 石版套色 1994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宋源文《不眠的大地》
45.8×81cm 木版单色 1979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郝俊明《秋》
28×49cm 铜版干刻、蚀刻 1963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广军《激流》
45×54cm 木版单色 1964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也有颇具实验性的抽象演绎,以线条和色块解构着对于土地的记忆,浓郁的火焰山、零落的荷园,以及流水和山峰留下的弯弯直直的印迹。
周建夫《回家》
45×60cm 木版单色 1998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周至禹《山道弯弯》
43×64cm 木版单色 1988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张广慧《秋园之五》
41×50cm 丝网、木刻 2017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刘丽萍《荷静》
64×57cm 丝网套色 2001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陈琦《未竟之旅》
40×55cm 水印木刻 2017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张秀菊《火焰山》
30.5×45cm 木版套色1991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祝彦春《帕米尔记忆之二》
80×54cm 丝网套色 2006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亦不乏超现实的想象,土地在这里成为创作的灵感之一,经典文本与个人印象层层叠加其中,形成了有中国意境和韵味的大地“新貌”。
谭平 《无题》
76×144.5cm 木版单色 2003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贺昆《河畔》
41.5×55cm 绝版木刻 2017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黄洋《木刻三十六景之瑶华灼灼》
60×45cm 木板单色 2014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孔亮《生态母亲河》
30×300cm 铜版单色 2019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纪人萍《万物有灵之十二——归虚》
40cm×60cm 水印木刻 2015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在此,土地是亲切的,是诗意的,也是一切的起源。
1
END
1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