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寻宝》栏目的读者,想必对蔡国声老师并不陌生。
蔡国声老师是中国文物鉴定界响当当的人物,他从事文物、古玩鉴定40余载,出版过各种文物鉴定书籍二十余本,在文物鉴定界被誉为“高产专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寻宝》节目,是一档艺术品收藏领域的大型活动节目,具有权威的专家资源,涵盖陶瓷、书画、玉器、青铜、杂项等文化收藏领域。
其中,蔡国声老师作为栏目的特邀专家,对文物、古玩进行鉴定和评价,获得不少好评,成为古玩鉴定领域的领军人物。
鉴宝文化,博大精深。作为鉴宝专家,鉴定文物自然更专业一些。他们不仅仅在鉴宝手段方式上比平常人懂得更多,而且阅历、见识、技巧方面相比而言也更胜一筹。
以下曾是蔡国声老师鉴宝常用的技巧和方法,他在一期节目里特意分享出来,不懂鉴宝的读者可以参考学习一下,或大有裨益。
一、看胎釉
大件之物,通常情况下胎质明显见差,空隙较多,并常见黑色杂质。
而且,在瓷釉方面,明代正统、景泰、天顺时期几乎没有生产瓷器,在我国历史上成为瓷器空白期,从这方面可以用来鉴别一些瓷器的真伪。
二、鉴外形
古代的文物,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烧制方法不同,或烧成条件不同,其呈色和凹凸也就有所不同,可以从各时期有各特色的角度出发,即使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但只要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其中的问题的。
三、查汉字
若文物上刻有汉字,则可以看这些字体所体现的不同时期的风格,一般有金文、小篆、楷书等等,而且四字较少见。
常见的字体样式有青花书写和彩色书写两种,也有刻划或刻完后填色的。
再就是落款,落款的位置较复杂,常见于外底,另有内底、外沿、肩部等。有的瓷器呈色浓艳,字体挺拔有力,但有的时期产出文物浓艳者少,字体偏圆滑。
四、记规律
不同时代的人民,生活习惯、风俗人情以及技术条件都有所不同。
从文物的构成可以看出当代不同的审美标准,因此不同时代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是瓷器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
对历代瓷器造型总有一个基本概念,在了解历代瓷器造型的基础上,可以对文物的顶、口、凹槽、底,乃至两耳、柄、系等仔细观察,总结规律。
另外,还有个通俗的小技巧,这个去玉器商场挑选手镯时可以尝试。
在商场里销售的玉器产品,常常标着翡翠、罗玉等字样……记得挑选玉器时,要带一根“小木棒”,用它来轻轻敲手镯,以发出的声音,大致辨别玉器的好坏和真伪。
如果手镯的声音是清脆的叮当声,像金石相击的声音一样的金属脆感,那么这个就是不错的玉;但如果手镯发出的声音是沉闷的,就像拿筷子敲碗的声音,那么它就是用不怎么样的玉石雕刻的,甚至这些玉器是水货。
鉴定文物这种高大上技术,不是一点两点技巧就能掌握的,这些小方法还只是外行,相比专家而言还是最基本的东西。
读者们如果对鉴宝感兴趣,不妨多看看珍宝鉴别之类的书籍,多多了解辨别真假文物的门径和方法。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