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建云
#
对自己狠一点,对他人好一点
(相关资料图)
我们读过很多经典,但一句话能把一生给说清楚的几乎只有《论语·为政篇》里句子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听到过很多人把自己年龄当成分水岭,什么我“三十而立了”,我“四十不惑了”,“我五十该知天命了”。
但事实那么容易吗?
你已经40岁了,是否没有迷惑了呢?恐怕仍然难以逃脱怅然若失、闷闷不乐、百感交集、甚至怆然涕下的境地吧?
我们来追随孔子他老人家的步伐,用几分钟的时间将人生这几十年说一说吧。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说得是立志的问题。立志于学习,立志于学习的目的。一个学生之所以学习不好,除了先天智力不足外,是因为没有志向。装睡的人叫不醒,有志的人不晚起。所以,一个十几岁孩子的第一件大事不是补课,不是正当三好生,而是如何树立志向,然后为这个志向而学习,而奋斗。
如此,您就不用操心孩子学习的问题。那些孩子学习好的孩子,都是家长帮助立了有效之志。
三十而立。
这里的立,不是立业。很多人三十非但没立业,连成家都没做到。立,是两个意思,一是立他。三十岁一定要知道为他人着想,替他人考虑,为他人服务。所以,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第二层意思还是说得立志。人生的第二次立志尤为重要。可能是重新梳理,可能是再次整理,到了三十岁能够有自己正确而实际的人生理想,然后为了理想而去努力和奋斗,这个人基本上不会出现大失误了。
四十不惑是什么?
四十岁不去接受、寻找诱惑,而要学会拒绝诱惑。一切迷惑,皆来自于诱惑。肥胖的烦恼来自于没有控制嘴、迈开腿,婚姻的烦恼来自于没有安在当下、还在迷恋幻想、经常自己为是,事业的烦恼来自于说得太多、想得太少,而又走得太快、学得太慢,日子的烦恼来自于把自己看得太聪明,将别人置放得太无理,从而不懂宽容别人,只知道顺着自己。
所以,四十岁比得是看谁能自律,看谁能自省,看谁能自控。
五十而知天命怎么讲?
不是听天由命、随波逐流,也不是无所作为、任其发展,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五十岁之前不怕、五十岁之后不悔,继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然也要天天向下。向下的意思是检查自己,放下焦虑。然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都淡然相悦、随风而去!
六十而耳顺。
到了六十就要能听进两种声音,一种夸你的,一种骂你的;一种鼓励你的,一种打击你的;一种甜蜜你的,一种毁伤你的;一种温柔你的,一种唠叨你的。一切声音都不记挂于心。这叫耳顺之年!
最后到了“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这世界坏人可以变老,但走过教养、经过苦痛的老人是不可以变坏的。不是不可以,是根本变不坏。因为他经历过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到了七十就从心所欲,不会愉悦规矩,不会破坏格局。即便喝酒不多了,睡觉做梦,也不会错。这就是“不逾矩”。
但,到了老年,你回想一下,年轻时没有对自己严格要求,没有好好教育孩子,没有悉心珍惜妻子。回首往事,竟然没有什么是可以说出口的成绩。这就麻烦了,因为孔子也会骂街:“老而不死是为贼”!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老不死的!
原文出自《论语·宪问篇》: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人生短暂,趁着没到七十岁,开始反省自己,开始教育孩子,开始珍惜夫妻、孝敬父母和善待人生。以免老了被人骂呀!
作者简介
张建云 作家、学者、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版权声明:除原创文字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