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罗·波提切利,《阿佩莱斯的诽谤》
一切都围绕着一句著名的格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是普罗塔哥拉的名言,写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因被引用得过于频繁,它几乎失去了原始的意义。事实上,这句话针对的是2500年前的历史文化状况,是对于当时历史进程的总结及证明:它将人作为衡量自然现象、分析客观事物、创造新“事物”的价值尺度。此外,在建筑和艺术中,若想实现这种“以人作为尺度”的世界,就要将人体比例作为重要参考参数,利用智慧与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理解、组织和描述。古希腊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应协同头部和身体的动作,以实现艺术的最终目标,最大限度地展现人类活动:在这个受人类约束的世界中,确保一切事物保持正确的分量、处于确切的位置,通过精准的尺度和正确的比例来实现和谐。这种人文主义思想,在15 世纪,为一些在社会和文化上更先进的城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帕多瓦;佛兰德斯的布鲁日和根特——带来了开放的思想,对希腊的哲学和艺术规则也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和更新。
【资料图】
据普林尼所说,许多希腊画家(阿佩莱斯、帕贺塞斯、欧弗拉诺尔)就“画作中的身体比例”这个主题留下了诸多相关的著作和论著,但是对于这些艺术家的记载,其中大部分是一些有趣味性但与作品的相关度较低的逸事:这些文献的片段未能得以保留,而画作的丢失也使得判断的精准度有所下降。
15世纪到16世纪之间,主张人文主义的画家们发起了一场典型的学术运动——“造型描述”,即通过对丢失的古老原件作品进行描述,实现“古老”画作的再创造。典型的范例便是由桑德罗·波提切利重新诠释的作品《阿佩莱斯的诽谤》。
随着古希腊文化的盛行,人们开始研究“黄金分割法则”,这成为对协调度进行定义以及测量的参照标准,在研究的末尾,维特鲁威的论著(前1世纪)终于面世,成为跨越世纪的参考法则。维特鲁威把建筑结构和人的身体做了一个类比。按照维特鲁威的说法,如果一名男子平躺,伸展四肢,则恰好处于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里,中心点是他的肚脐。这个理论是基于人体构造和解剖学的“对称性”,而这一理论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比例研究的参考基准。
对于透视和人体正确比例的研究部分源于古代测量法和古典论著,是15世纪人文主义文化的基础研究之一。
人文主义不仅仅重新挖掘了现代社会的古典主义的闪光点,还与基督教的教义进行了对话,但是这一行为并不局限于知识和理性的研究领域。例如,对于多那太罗来说,人文主义是一场鲜活的、具体的斗争,是对他年轻岁月的追溯,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而瓦萨里对此进行了事无巨细的记载。当时多那太罗的身旁有一位朋友,叫作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他们两个年轻人身无分文、无忧无虑,徒步走到罗马来,只为了对古代艺术遗迹进行观赏、测量、研究以及绘制,然而当时的遗迹几乎都被埋在地下,埋在堆积了几个世纪的尘土之下。于是这两个穿着怪异的佛罗伦萨小伙子开始了他们的挖掘和搜索工作,只为了挖出那些被埋藏在地下的柱头和楣梁,而罗马人对他们则态度十分冷淡,称其为“那些挖宝的人”。他们不吃饭,也几乎不睡觉,却随时随地处于热血沸腾的状态:多那太罗时而因研究而感到焦虑,时而因发现了新事物而兴奋不已,而布鲁内莱斯基甚至“超脱了现实,也超脱于自己”。这是多那太罗的艺术秘密:指甲下的土地,两只奇迹般的手,面对世界和人体的美丽有无穷无尽的好奇心,他时刻保持着讶异。在多那太罗看来,古代的神话以一种具体而切实的方式投射于当今的时空:这不是一场理性和系统的研究,而是一场充斥着人文情感的运动,自发地找寻着自然与艺术之间、历史与永恒之间的完美平衡。
摘自《人文主义》
辉煌的艺术
〔意大利〕斯特凡诺·祖菲 主编
〔意大利〕萨比娜·比奥科 等 著
李静平 译
“辉煌的艺术”系列丛书引进于意大利知名艺术类出版社,素材丰富,研究深刻,涉猎广泛,涵盖从史前到现当代、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从印象派到先锋派、从摄影到电影、从启蒙开化到宗教改革等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艺术变迁。各册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配有大量插图,通过权威的评论与解说,详述引人入胜的艺术瑰宝,勾勒出相应时期与流派的艺术发展过程。丛书为读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西方艺术史概览,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艺术。
★ 本书作者将目光聚焦于15世纪意大利艺术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的发展,从透视和人体比例研究切入,延至现代城市规划研究,同时指出人文主义重新挖掘了现代社会的古典主义的闪光点,并具体结合佛罗伦萨、帕多瓦、威尼斯、罗马等先进城市的艺术发展特点等对15世纪意大利艺术进行全景式考察,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门类。
★ 作者结合15世纪代表艺术家,如多那太罗、安东内洛·达·梅西那、安德烈亚·曼特尼亚、乔瓦尼·贝利尼、温琴佐·佛帕、桑德罗·波提切利等的创作思想和理念、创作手法、作品等,加以阐述分析,来帮助读者理解人文主义在艺术领域发挥的作用,让读者可以充分领略15世纪西方艺术家迸发的灵感。
★ 本书含有200余幅高清插图,排版美观,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特设“人物简介”“佳作赏析”“技法与材料”三大专栏介绍特殊的艺术家背景、艺术作品和艺术技法等,供读者欣赏并深入了解15世纪的意大利艺术,末尾还附有大事年表,帮助读者梳理历史脉络,便于阅读。
★ 平装裸脊,四色印刷,内文采用铜版纸,装帧精美。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斯特凡诺·祖菲,意大利著名艺术史学家,对西方艺术史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认识,先后出版著作60余本,尤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领域有大量畅销作品,著有《西方美术家辞典》等。
本册作者萨比娜·比奥科等皆为意大利艺术及艺术史类专家、学者及研究者,曾参与出版多部艺术类著作。
译者简介
李静平,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语言文学专业,曾任北京国际旅游节聘请翻译,国家大剧院意大利戏剧剧本翻译。译有《罗马》《带着孩子环游世界》等。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辉煌的艺术”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对意大利艺术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对十五世纪意大利艺术进行全景式考察,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门类,通过佳作赏析、人物简介以及技法与材料等板块,来帮助读者理解人文主义在艺术领域发挥的作用,让读者可以充分领略十五世纪西方艺术家迸发的灵感。此外,本书有200余幅精心选编的高清图片,值得读者研究和收藏。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上一篇:赵佶《蔡行敕卷》高清附释文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