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7日讯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技艺传承人郑国平的工作室,他新创作的剪纸作品刚刚完成。
翻开郑国平的作品集,只见他的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最简单的窗花、福喜字,到花鸟虫鱼、山水风景,再到人物肖像,全都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然而每一幅精美作品的背后都离不开郑国平的探索创新与巧妙构思。《黄河水乡 生态齐河》这幅作品中最惊艳的地方当属一对对漫游湿地的美丽天鹅,为了呈现湿地的生态美感,郑国平潜心钻研微风、涟漪等抽象元素的形象表达。
今年54岁的郑国平从十几岁接触剪纸,至今已四十多年。起初郑国平剪得最多的就是福字、喜字、团花等造型,随着手法日渐成熟,他开始剪花鸟等更加复杂的图案,纸样都是现成的,打印出来就可以直接剪。但现在,郑国平已经不满足于网上的、书上的现成模板,他开始自己设计图纸,一幅山水画、一张风景照、一件工艺品,他都能以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然而,这个“晋级”的过程对于没有任何美术专业背景的郑国平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郑国平告诉记者:“剪人物、剪建筑物都是不容易,构思也是很难,也是通过查资料,看一些别人的手法和设计,然后再找一些人家懂美术的,问问人家,回来把它构思出来。”
如今,郑国平的手艺在齐河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为更好地弘扬传承非遗技艺,他走出家门,走进社区、乡镇、文化场所,把多年的剪纸心得分享出去,把这门手艺传授给更多人。
郑国平表示:“我以后会通过网上教学,到社区讲课,更多地去教更多的人,了解剪纸,来学剪纸,总体来说爱好剪纸的人群还是比较多的,传承下去这种剪纸的手法,宣传我们美丽齐河。”
闪电新闻记者 郑秀程 苏孟雨 德州台 张琪 齐河台 徐英俊 王凡 报道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