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已经过去20余年的千禧年,80后、90后还有着什么样的记忆?而00后的年轻人,通过遗留下来的图文和视频,又会对那个时代有怎样的印象,是否还能理解这样一个世界?
那个时代,那个世界,对青年作家周嘉宁来说,是她写作以来绕不开的时间和主题。在她最近出版的中篇小说集《浪的景观》中,她再次把读者拉回21世纪初,书写时代浪潮中的友谊、爱情、梦想,来自世纪初的共振充盈着此时此刻,直至曾经发生的热情在日渐完整的秩序中重塑自己的形状。
10月23日下午,周嘉宁携新书和多元写作者、实验戏剧编导陈思安一起做客大屋顶,与我们聊聊如何用文学“做21世纪初的时间考古”,以小说的形式为读者的内心提供“一块干净明亮的地方”。
【资料图】
21世纪初的时间考古
——周嘉宁《浪的景观》新书分享
活动嘉宾
周嘉宁 陈思安
活动时间
2022年10月23日14:30-16:30
活动地点
良渚文化艺术中·大屋顶美术馆2F
主办方
大屋顶文化 上海文艺出版社
参与方式
活动免费,扫码即可报名
“千禧一代中篇三部曲”
《浪的景观》是周嘉宁继长篇小说《基本美》之后出版的全新中篇集,书中收录了她近三年写作的三个中篇《再见日食》、《浪的景观》、《明日派对》,故事的背景主要集中于千禧年前后,加之千禧一代的流行元素和时代特有的情绪在书中无处不在,因而被称为千禧一代的中篇三部曲。
从“天才女孩”、地下服饰、电台文化三个主题入手,从偏远的美国小镇,写到南京某处名为“防风林”地下室,从挤满罗大佑歌迷的南下列车,写到已不复存在的上海迪美地下城,周嘉宁用扎实、精确、节制的叙事,勾勒出全球化语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国人的内心特质。
正如豆瓣网友“少女标本”在书评中总结的:“……北京摇滚乐,香港红磡演唱会,李维斯牛仔裤,匡威球鞋,爱荷华作家工作坊,上海苏州河,村上春树,日本时尚杂志,纽约西村,苹果电脑,台北西门町,南京地下空间,BBS,音乐节,豆瓣……我们感到昨天的潮水倏然涌来,一招现实主义浪漫化,会心一击,搞得文艺青年丢魂落魄。”
评论家金理说:“在个人史与社会史的交织中,《浪的景观》向一个无序中又生机勃发、边角毛茸茸还未被修剪平整的时代致敬。”
周嘉宁认为自己在执行一次 21 世纪初的考古,那里有一些被时代浪潮淹没的残骸、友谊与纪念碑,应该被人看到。
少年成名的“文学少女”
作为年少成名的作家,周嘉宁的履历在互联网早已不是秘密:连着两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考取复旦大学中文系、19岁就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2007年硕士毕业后去北京和张悦然一起创立文学MOOK《鲤》、2010年回到上海成为专职作家……
勤奋和天分的调和,让她已成为一个技艺纯熟的小说家——语言精准简练,但又有足够的诗意。既不是铺张渲染,又不是纯以情节取胜、没有光芒的通用语言。
周嘉宁
在同龄人群体中,认识周嘉宁的人可以感受到,在她身上,始终葆有一种突出的“文学少女”气质。她过着简单的纯文学翻译、小说写作工作,其余时间会运动,阅读,或者沿着苏州河走很远,观察上海的生态环境。
她始终在用小说回溯自己和同龄一代人的青年时期,在时代和生活的底色变暗之后,为读者的内心提供“一块干净明亮的地方”。正如评论家黄德海所说:“周嘉宁写到任何地方,出入其间的热爱、颓然和积极,都有着纯粹的干净明亮之感,足以安顿一群人茫然而热切的青年时期,他们在这里憧憬和失落,振作和消沉,在这里低语,也在这里呼喊。”
如果你也曾或正在经历那种青年时期的“茫然而热切”,那么欢迎来听听周嘉宁,或许在剥离清晰的时代语境之后,她记录的这些“低语”和“呼喊”,会突破时间的限制,与当下发生奇妙的共振。
特别说明:
以上文字综合整理自《浪的景观》新书介绍和周嘉宁部分媒体采访报道。
封面新闻:《周嘉宁:用文学进行“21世纪初的时间考古”》,记者 张杰
澎湃新闻:《周嘉宁:小说不是记忆,是现实的一些阴影》,记者 罗昕
【嘉宾简介】
周嘉宁,作家,英语文学翻译。出版有小说集《基本美》,长篇小说《密林中》《荒芜城》等。
陈思安,作家,戏剧编剧、导演,译者。出版小说作品《体内火焰》《活食》《冒牌人生》等。译著《诗与歌:帕蒂·史密斯诗歌选1970-2015》等。戏剧代表作《凡人之梦》《冒牌人生》《在荒野》《随黄公望游富春山》《吃火》等。
【图书简介】
《浪的景观》
周嘉宁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
本书收录了周嘉宁2019年至今创作的三部中篇小说:《再见日食》(2019)《浪的景观》(2021)《明日派对》(2022)。
《再见日食》:日本作家满岛拓时隔二十年再访佩奥尼亚小镇,与青年时代的友人们重逢,而怀有隐秘过去的中国少女泉,早已失散于世界深处,只被拓用语言留存在虚构中。此刻,湖泊、草地与森林交汇的乌托邦,一场葬礼已经结束,一次日食将被见证。
《浪的景观》:似乎是为延续世纪末的旧梦,“我”和群青加入新世纪弄潮儿的队伍,在迪美地下城盘下档口,做起服装生意。在时代浪潮中,友情、爱情、金钱和梦想被高高举起,又迅速被席卷,留下一地泡沫。当“我”站在沙滩上的金字塔面前,却决定不再做一个困在回忆里的受害者,而是伸长手臂,向宇宙发出勇者的信号。
《明日派对》:午夜电台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张宙,像一段没有形态的波段,连接起“我”、王鹿、潇潇和“作战指挥部”一群人的友谊,我们遍历世纪初的上海、南京、北京和台北,在虚拟时空、在长江口湿地,试图搭建一个关于音乐梦想的“明日派对”。然而在时代的挤压下,一切似乎难以维系。劫后余生的人们顺流而下,心怀感激,在河的这边靠岸,向河的那边挥手。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上海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