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餐饮业上下游产业链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疫情“宅经济”、餐饮企业降本增效、消费观念变化等多重因素刺激下,预制菜市场需求呈现井喷式爆发趋势。为抢占“舌尖上”的新风口,广西正加码发力抢占预制菜产业赛道:推动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加大预制菜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建设中国—东盟预制菜产业发展新高地……广西预制菜产业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大有可为。
A抢抓机遇,本土企业亟需转型
加热即食的梅菜扣肉、熟食卤味柠檬鸭、方便速食的老友粉……8月18日,南宁市举办2022年度十佳预制菜企业和百优菜品评选活动,近百家餐饮企业带来200多道预制菜品参评。这是南宁市首次对预制菜企业及特色名菜、特色小吃集中“亮家底”,通过集中展示和评优活动,提升“邕味”预制菜品牌传播力。
预制菜,是将各种食材配以辅料,加工制作为成品或半成品,经简易处理即可食用的便捷风味菜品,一般分为四类: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其实业内一直在用的料理包就是预制菜的一种,因为只需简单加热、蒸煮,出菜快、效率高,在餐饮行业普遍使用。”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吴东栋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受“宅经济”与快生活节奏的双重影响,外卖订单量成倍增长,加上餐饮业“三高一低”(即房租高、人工成本高、食材成本高、利润低)的现状没有改变,大大推动了即食、即烹、即热、即配的预制菜市场需求。
“我们的菜品都是标准化生产,按照严格的速冻标准进行保存,主要供应南宁一些酒店、餐厅,加热5至10分钟就可以上桌,既方便快捷又能保持一定的口感,这两年订单增长较快。”南宁一家制作预制菜的食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随着预制菜产业迅速发展,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新蓝海正在形成。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冷链物流布局,预制菜市场将推动B端(餐饮企业)与C端(个人消费)同时加速发展,2023年中国预制菜规模估计超过5000亿元。今年4月,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6月,预制菜宣展试点正式在全国展开。
“广西预制菜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还较低,企业主体少、规模小,以连锁餐厅、小的食品加工厂为主,缺乏预制菜龙头企业。”吴东栋说,这也导致广西预制菜品种少、创新和研发能力不强、市场需求疲弱,本土企业亟需转型升级,扩产品、拓渠道、树品牌,政府应加快建立预制菜企业培育库、打造集群发展的产业园区、布局冷链物流网络等。
B做大市场,招引培育企业主体
7月13日,粤桂预制菜产业合作对接会在广州举办。这是广西首场以预制菜为主题的招商推介会,为粤桂预制菜产业交流合作搭桥铺路。
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轮值主席、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丹表示,广西是农业大省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具有丰富的原材料优势,粤桂携手打造预制菜全产业生态链,将实现多方共赢。
为充分发挥广西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利用好粤桂产业合作契机,我区将广东作为预制菜产业招商的重点方向。近期,自治区投资促进局组成调研组先后赴广州市、湛江市考察恒兴集团、正大集团等龙头企业,在广州等地举办多场预制菜产业招商推介会,推动达成一批意向合作项目。
梧桐葳蕤凤自来。7月15日,广西首个预制菜产业基地在钦州启动,签约13个项目、总投资28.5亿元。基地将规划建设“1+5”预制菜专业产业园区,以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为总基地,打造预制菜产业总部基地,在钦州的两县两区及华侨投资区谋划建设预制食品产业分基地,推动预制菜全产业链发展。
“钦州将出台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从原材料、加工、冷链物流、销售、人才、研发、产业基金、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给企业赋能,培育一批特色品牌企业,全产业链模式发展预制菜产业。”钦州市投资促进局局长杨劲松说。
南宁市抢抓先机,在全国率先发布《预制菜术语》《预制菜分类》《预制菜冷链配送操作规范》三项第一批地方标准。今年7月组建预制菜专班,建立完善预制菜服务机制,出台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通过建设十大预制菜产业发展示范平台,力争到2024年,全市预制菜全产业链规模突破1000亿元。
企业对市场的感知最为灵敏。作为广西食品龙头企业,广西农垦集团正积极布局预制菜新赛道。“我们有完善的糖业、生猪、肉牛、禽蛋、水产、果蔬等产业体系,在土地、品牌、研发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集团已成立预制菜产业公司,近期将进入水产、肉禽、特色食品等版块。”广西农垦集团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林丽丽介绍,集团目前正会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设立广西预制菜联盟,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牵头设立预制菜行业标准,配套建立预制菜材料基地等。
C做强产业,扬长补短筑发展高地
借助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东风,中国—东盟预制菜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25—27日东博会农业展期间举办,首次面向国内以及整个东南亚市场进行预制菜展览展示,并专门设置了东盟国家产品展区,为东盟国家预制菜产业企业投资广西搭建优质合作平台。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广西进口东盟的农产品每年保持在120万吨以上,进口额年均增长16.3%。RCEP生效实施后,广西面向RCEP15个成员国、超22亿人口的消费大市场,“买东盟卖东盟”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广西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和参与RCEP贸易的前沿阵地,建设中国—东盟预制菜产业发展新高地,广西有先天优势和条件,我们将以此次博览会为契机,着力构建粤港澳—北部湾—东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自治区投促局经济技术协作处处长吴国元表示。
广西产业特色鲜明,区位优势明显,发展预制菜产业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自治区投资促进局负责人认为,广西应充分借鉴广东发展预制菜的经验做法,切实转变卖原材料、卖初级产品的传统思路,着力补齐预制菜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短板,特别突出抓五大方面内容。
——抓顶层设计。组建广西预制菜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统筹编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支持政策措施,谋划区市县产业项目,成立产业发展联盟,建立原材料及食品交易中心,构建起推动广西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抓政府引导。研发代表菜品,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给予专项资金扶持;成立自治区产业投资基金,设立产业发展研究院,构建起以高校院所为支撑、行业协会为纽带、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发展格局。
——抓企业主体培育。重点抓“一个平台、三个一批”。即举办中国—东盟预制菜产业博览会,搭建国内外预制菜龙头企业合作平台;推动一批本土链主企业向预制菜产业转型,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入驻广西,培育一批示范骨干企业。
——抓市场拓展。围绕把广西打造成为中国—东盟预制菜产业发展新高地目标,建立生产基地在广西、销售市场在全国的发展模式,构建“东盟资源+广西制造+RCEP市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抓人才支撑。推进预制菜产学研基地建设,实施“桂菜师傅”工程,建设大师工作室,建立广西预制菜科研人才队伍。(记者 周红梅 实习生 田甜)
X 关闭